大棚蔬菜種植中,提起病毒病,想必咱菜農朋友都很頭疼。的確,病毒很難防治,也因此被稱為蔬菜上的癌癥。其實,病毒病并不可怕,只要摸清了它的脾氣,即掌握了它的發生規律,完全可將其控制住。
一、病毒病的危害
▽
病毒病是在高溫季節常發的一類蔬菜病害,它被稱為蔬菜上的“癌癥”。與其它的真菌、細菌性病害不同,病毒病的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病害。在自然界中,一旦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那么隨著寄主細胞的分裂增殖,病毒也在不斷增加。據統計,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數量和危害性上僅次于真菌。
近年來,在蔬菜栽培當中,病毒病的發生率相當高。尤以茄果類的番茄、辣甜椒,瓜類的無刺小黃瓜、苦瓜等發生嚴重。例如自2009 年開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ㄓ址QTY)席卷了山東多地,植株染病以后生長緩慢,開花坐果能力大幅降低,往往在短時間內使得整個棚室的番茄都出現同樣的癥狀,菜農多稱為黃頭頂,導致番茄出現嚴重的減產絕收。同年,拱棚越夏蔬菜暴發了嚴重的花葉病毒病,尤其以椒類蔬菜發生嚴重。而栽培無刺小黃瓜的菜農在每年的高溫季節都要承受病毒病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病毒病的種類及表現癥狀
▽
不同蔬菜上的病毒病種類不同,表現癥狀也不一樣。病毒病的發生只有病狀而無病征,這是病毒病與真、細菌病害最大的不同。病毒病癥狀的表現多為變色、壞死、畸形等。下面以栽培面積大的茄果類和瓜類蔬菜為例,介紹病毒病的種類和表現癥狀。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
是由煙草花葉病毒和馬鈴薯Y 病毒復合侵染引起的西紅柿病毒病。該病在2009 年山東壽光以及多個主要西紅柿種植區發生,以越夏茬和秋延遲茬口受害嚴重,植株主要表現生長點附近葉片黃化、扭曲生長,葉片變平、硬化和黃化癥狀,出現菜農常說的“平頂生長”狀態,所以又稱為“黃化曲葉病毒病”。植株受害后,生長速度減緩甚至生長停滯,植株在田間表現嚴重矮化,植株開花結果異常,或坐果后果實生長速度慢,發病速度相對較快,幼苗定植后至開花前和開花后至三穗果后是其主要發病時期。煙粉虱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蟲體獲毒后可終身帶毒,成蟲一般附著在葉背取食和傳播病害。人為操作造成的傷口,可以成為其傳播途徑。
番茄褪綠病毒病
番茄褪綠病毒,多在西紅柿開花后開始顯癥,主要表現癥狀為上部3、4 片葉出現黃化,其中頂葉呈鮮黃色,從第2 片葉開始呈斑駁黃化,越往下斑駁癥狀越明顯,同時葉片變厚,但小葉癥狀不明顯,植株長勢受影響但并不是停止生長。番茄褪綠病毒最大的好處是,減產但不絕產,一般只是影響2-3 穗果實的生長,隨著氣溫降低以及對植株長勢的調控,還有恢復正常的可能性。
番茄條斑病毒病
番茄條斑病毒病病株下部葉片癥狀不明顯,上部葉片呈現或不呈現深綠色與淺綠色相間的花葉癥狀。植株莖稈上、中部初生暗綠色下陷的短條紋,后變為深色下陷的油浸狀壞死條斑,逐漸蔓延擴大,條斑連片,上下連接,以致病株逐漸萎黃枯死。
病株果實全部畸形,切開病果,可見褐色條斑雜亂其中,嚴重者全部變褐腐爛。有的病株先從葉片開始發病,葉脈壞死或散布黑褐色油浸狀壞死斑,后順葉柄蔓延至莖稈,擴展成壞死條斑,發病早的植株不僅節間縮短而且葉小。
辣甜椒花葉病毒病
常見癥狀有四種: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花葉是辣椒植株上出現最早、最普遍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病葉出現濃綠和淡綠相間的斑駁。根據嚴重程度不同,花葉又分為輕花葉和重花葉。輕花葉葉片基本平整,重花葉葉片上有泡狀斑、皺縮,葉面常常凹凸不平。
茄子紫花病毒病
茄子花瓣上出現紫色斑點,同時結出的果實出現僵果現象或者是果實內部出現褐變能造成果實腐爛。葉片上出現銅錢大小的環狀褐色病斑。生產中一旦發現茄子紫花,只能拔掉,危害嚴重,損失很大,讓菜農非常頭疼。
黃瓜綠斑駁病毒病
一般葉片出現不規則形淡綠色至黃色的退色斑點,呈花葉狀,綠色部位突出表面,上部嫩葉葉緣向上翻卷。嚴重時,呈黃綠色花葉癥狀,葉面凹凸不平,葉片明顯硬化。重癥植株整株黃變,甚至死棵。果實表面有時長出不深綠色瘤皰。
黃瓜花葉病毒病
多全株發病。苗期染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現濃綠與淡綠相間花葉狀。成株染病新葉呈黃綠相嵌狀花葉,病葉小略皺縮,嚴重的葉反卷,病株下部葉片逐漸黃枯。瓜條染病,表現深綠與淺綠相間疣狀斑塊。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發病重的節間短縮,簇生小葉,不結瓜,致萎縮枯死。
苦瓜花葉病毒病
發生時,一般全株受害,主要侵害植株葉片和生長點,以頂部幼嫩莖蔓癥狀最明顯。上部葉片先發病,葉子上有黃綠相間的花斑,葉面凹凸不平,新葉畸形,硬化,蔓頂端節間縮短,花器不育,難以坐果,或果實發育不良,形成畸形果。
三、病毒病的傳播途徑
▽
病毒病的傳播有多種途徑:媒介傳播、汁液接觸傳播、嫁接傳播、種子帶毒、土壤病殘體傳播等等,其中媒介傳播是導致病毒病大面積發生的主要傳播途徑。
媒介傳播:病毒的自然傳播多數依靠昆蟲、菟絲子等媒介,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害蟲最為突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對植物體造成傷口,病毒從傷口侵人植物體內。
傳播一般分為3 種類型:
第1 種為非持久型病毒傳播團,當蚜蟲在寄主植物上刺吸時就可傳播病毒。其特征是:傳播快,不持久,病毒吸附在昆蟲的口針上,但不進人蟲體內,病毒一般在植物薄壁細胞內,可通過汁液傳播,多引起花葉型癥狀。
第2 種為半持久型病毒傳播,昆蟲口針吸食獲得的病毒在蟲體內有轉移的過程,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潛育才能傳染,但不能在蟲體內增殖。其特點是吸食時間長,傳播時間長,有循環期,即病毒一消化道一腸壁一循環道一唾液腺。病毒主要分布在植物疏導組織內,多引起植物矮化、卷葉等癥狀。
第3 種是持久型病毒傳播,除具有半持久型病毒的特點外,病毒在蟲體內增殖,可終身傳毒,有些可經過卵傳播病毒。一般引起植物黃化、卷葉等癥狀,如煙粉虱傳播TY 等。
汁液接觸傳染:田間進行的許多農事活動都可以傳染病毒病,如番茄、甜椒、瓜類蔬菜抹杈環節,在沒有特意避開已發病植株時,打掉病毒植株的枝杈汁液存留于手上,當對健康植株進行抹杈時就能傳播上。同時葉片間的互相摩擦使病毒通過輕微的傷口傳播。
嫁接傳染:對于茄子、黃瓜等需要嫁接的蔬菜而言,嫁接傳播也是病毒病傳播的一條途徑,如近年來流行的茄子老芽嫁接,就極有可能加劇病毒病的傳播。
種子帶毒和土壤病殘體傳播:在育種時若沒有做好病毒的預防,生產的種子極有可能帶有病毒,帶毒的種子銷售到全國各地也會加劇病毒病的傳播。土壤病殘體傳播相對概率稍低,故不做探討。
四、病毒病發生的環境條件
▽
一般來說,利于病毒病發生的環境條件是高溫和干旱,這兩個因素不利于植株壯棵的形成,在植株長勢弱時,病毒病易在植株上呈現顯性狀態。另外,施用過量的氮肥,植株生長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結、粘重以及排水不良時也不利于壯棵的形成,從而導致病毒病發生嚴重。
五、病毒病防治措施
▽
1、 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收獲后清除病殘株,注意田間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③種子消毒,用清水浸種4小時后撈出放入10%的磷酸三鈉液中浸20分鐘后洗凈催芽播種。
2、 也可用新型的病毒病誘抗劑葡聚烯糖或氨基寡糖素來防治。
3、 藥劑防治:
病毒病應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市場上防治病毒病的藥劑有植病靈、32%核苷·溴·嗎啉胍(全新配方)、抗病威(病毒K)、病毒立克、病毒A、病毒B、病毒殺星等。
在通常情況下,若病毒病不嚴重,一般用上述任何一種藥劑防治3次即可,但若病情嚴重并且環境條件又不利于蔬菜生長時,單靠上述任何一種藥劑防治是不理想的。
報名學習聯系:180 5366 7590 丁老師(微信同號)
報名學習聯系:133 3636 0693 王老師(微信同號)
End.
轉載請注明: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培訓 » 全面帶你了解蔬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