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上的細菌性軟腐病、番茄上的細菌性髓部壞死等等,這些茄果類蔬菜上的莖稈病害近期多發,往往造成很大損失。莖稈發病,噴藥效果不佳,涂抹費時費力。莖稈表皮發生的病害相對來說好治一些,藥液可以直接噴灑到病部,但是對于先從內部發生的病害種類,如細菌性髓部壞死,防治起來更是困難重重。
一、細菌性軟腐病、細菌性髓部壞死
番茄軟腐病
細菌性軟腐病在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上都有發生,侵染后造成莖稈內外腐爛,典型癥狀為黏糊糊且帶有明顯的臭味。隨著氣溫降低,通風減少,露水增加,細菌性軟腐病發生也會隨之增加。細菌性髓部壞死主要從整枝打葉傷口處侵入,造成莖稈內部薄壁細胞死亡,莖稈干枯,儲存養分的能力減弱,影響植株長勢。細菌性髓部壞死主要發生在莖稈內部,前期癥狀不明顯,等到發現莖稈上出現白色小點及氣生根時,內部已經完全壞死。
二、疫病
疫病幾乎可以侵染植株的所有部位,包括莖基部及主根(又稱疫霉根腐?。?、莖稈、葉柄、葉片、果實等多個部位。棚室內常見的是莖基部和枝杈處發病。最初產生水浸狀暗綠色病斑,后擴展成長條形黑褐色斑,繞莖一周后病斑處的皮層腐爛、縊縮,與周圍健康組織分界明顯,造成地上部植株萎蔫死亡。
辣椒疫病
三、灰霉病、菌核病等
灰霉病浸染莖稈,病斑長橢圓形,初灰白色水漬狀,后呈黃褐色,濕度大時長出灰色霉層,嚴重的造成莖部腐爛,有時可見病部因失水而出現裂痕。菌核病主要發生在距地面5厘米—22厘米莖部或莖分杈處,病斑繞莖一周后上下擴展,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后莖部皮層霉爛,髓部解體成碎屑,病莖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干燥時,植株表皮破裂,纖維束外露似麻狀,個別出現灰褐色輪紋斑。
茄子灰霉病
不管是莖稈上發生的哪種病害,防治難度都很大。莖稈部分發生的病害,大都是喜濕型病害,生產中要想方設法降低棚內濕度,減少莖稈表層露水。整枝打葉形成的大量傷口,為病害傳播侵染創造了好機會,尤其是在有露水存在的情況下,病菌傳播侵染速度快,很容易造成莖稈病害暴發。因此,菜農更要盡量避免棚內存在大量露水時進棚干活。
已經發生莖稈病害的植株,要注意立即全棚噴灑藥劑,防治病害進一步擴展傳播。根據病害種類,選擇合適的藥劑,如細菌性病害可以用噻唑鋅、氯溴異氰尿酸、中生菌素等防治,卵菌病害可以用霜霉威、甲霜靈、氟嗎啉等防治,真菌性病害則應根據致病菌種類靈活調整用藥。
對于這些莖稈病害,菜農在噴藥防病的同時,還要學會給植株“動手術”。像菌核病、灰霉病等主要侵染表皮的病害,只要腐爛沒有達到半圈,就可以進行刮治,即用小刀或刀片將植株腐爛部分刮除干凈。病斑刮除干凈后,菜農應及時涂抹藥劑。對于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該病病菌是在植株髓部繁殖,一般的藥液難以達到發病部位,防治效果很差,菜農可采取莖稈注射法來防治。對于發生細菌性髓部壞死病且莖稈內部出現褐變的植株,菜農可縱向剖開發病植株將壞死部分剔除,并用細菌性藥劑涂抹在病處。
報名學習聯系:180 5366 7590 丁老師(微信同號)
報名學習聯系:133 3636 0693 王老師(微信同號)
End.
轉載請注明: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大全 » 近期莖稈病害多,要學會正確區分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