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蔬菜產量低,整體效益不高。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技術員張德欽種的早春豆角可以收四茬,畝產兩萬斤以上。張師傅到底有哪些絕技,能讓低產聞名的豆角長出如此高的產量? 關鍵點一:播種后100小時最低溫度20℃以上 早春茬豆角為了提早上市,普遍采取育苗移栽。想要后期豆角長勢旺,產量高,育好苗非常關鍵。豆角苗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播種后100小時,棚內最低溫度不能低于20℃。 關鍵點二:用好生物菌劑 紅根不來根系好 豆角種植過程中,紅根是發生最頻繁的根部病害,常造成根系衰弱,植株黃化,嚴重的出現死棵。尤其是重茬、黏土地塊,發生更是普遍。如何減少紅根發生,提高根系活性呢? 關鍵點三:超高密度栽培 一般情況下,豆類蔬菜畝定植2000-3000株為多。然而,張師傅棚里的豆角每畝卻定植了8000株,超高的栽培密度,配合精細的管理措施,使得豆角產量大大提高。 關鍵點四:兩茬之間促落葉 確保開花更整齊 種植豆類蔬菜的菜農都知道,豆類頭茬結莢多,產量高,但到了二茬,往往因為葉片老化又未脫落,占據好的生存空間,遮擋光照,側枝萌發參差不齊,開花結莢受到很大影響,產量大不如頭茬。如何確保二茬結莢仍然整齊高產呢? 來源: 北方蔬菜報官微
據張師傅介紹,抓好播種后100小時的管理,可以確保根系良好,定植后100天都不得病。在確保溫度適宜的情況下,豆角出苗整齊,主根生長快,能夠形成最佳的根系結構,深根、淺根都有,是確保苗子定植后根系好、不得病的關鍵措施。若溫度較低,種子發芽后主根生長慢,嚴重時甚至出現壞死,導致后期豆角根系難以深扎,抗逆性弱,容易病。
張師傅建議,豆角育苗時一定要看好天氣預報,選擇連續晴天,做好保溫增溫措施,確保播種后100小時內 ,溫度都超過20℃,為豆角生長打下堅實基礎。在豆角苗子真葉長出,也就是16天左右時,即可進棚定植,不宜過晚移栽,以免根系尤其是主根老化,難以下扎,影響定植后的根系擴展。
想要減少紅根發生,首先要注意減少燒根問題,合理用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應優先選擇羊糞、牛糞等養分含量低,不容易燒根的糞肥,若選擇雞鴨糞、豆粕等,則必須提前腐熟,可用肥力高等噴灑糞堆,翻勻,加水潤濕,建堆腐熟,若溫度較高,可翻堆1-2次,腐熟好的糞肥無臭味,黃褐色,略帶生物菌的腥味。
此外,苗子定植后還要注意生物菌劑的使用??稍诰徝缢_始,畝用太抗枯草芽孢桿菌500克、哈茨木霉菌500克、幾丁聚糖1公斤,促進生根,調理土壤,減少病原菌,提高根系抗逆性。后期可每月沖施一次。
張師傅介紹,棚里1.35米的種植行,定植兩行豆角,株距10厘米左右,每畝可定植8000株以上。如此高的種植密度,前期管理也就非常重要,要注意將下部萌發的側芽全部摘除,只保留一根主枝向上生長,吊蔓繩20厘米一根,可供兩株豆角攀爬。
中上部的側枝,則全部留一葉摘心。在此情況下,主蔓每個節間可抽出一個花劍,側枝上也可以出一個花劍,每株豆角一茬可長豆角40根以上。側枝摘心后,還會繼續萌發側枝,這些側枝同樣留一葉摘心,可促進豆角持續結莢。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密度栽培條件下,豆角拔節又比較長,吊繩高度應盡量高一些,2米以上為好,確保豆角節間多,開花結莢也就多,產量更高。
張師傅在頭茬豆角采摘后,通過干旱、大水漫灌、溫度調控、激素管理等措施,促進老葉全部脫落,為新葉生長騰出空間,從而可以使得二茬豆角開花結莢十分整齊,產量也與頭茬豆角基本一樣。
二茬豆角采收后,還可以通過同樣的技術措施,促進老葉脫落,新葉長出,從而達到各茬均高產的目的。